各高等學校應針對不同建筑特點和能源消費類型,在能耗統計、能源審計基礎上,對既有高耗能建筑的圍護結構、中央空調、采暖、照明和用電設備等進行節能改造,對用電設備和電力分配系統進行系統性診斷和分析,加裝節電設備,實現用電系統整體優化,提高電效。積極采用節水系統、節水器具和設備,合理利用非傳統水源。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能源,積極推廣使用淺層地源熱泵、太陽能等新技術、新能源,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圍。
新建、改建和擴建的學生宿舍、公共浴室、食堂、招待所、醫院等有熱水需求的建筑,具備條件的,要統一設計和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。積極推廣地(水、空氣)源熱泵系統,有條件的應優先考慮使用熱泵系統進行采暖、空調和供熱水。在校園道路、廣場、賓館(招待所)、行政用房、體育場(館)、醫院、宿舍、住宅中推廣高效節能照明系統,限制景觀照明。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組織申報建設系統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。
強化節能技術保障能力。
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,對安徽省高校用能現狀進行調研、分析,在此基礎上,編制節能節水實施、考核及評估細則,為各高校的節能節水工作開展咨詢、指導、培訓和推廣工作,審核項目規劃以及節能、節水、節地、節材和保護環境技術方案,審核高校用能參數和相關報表,提出建設性的意見,以便整改和推廣,逐步建立符合我省高校實際的校園能耗標準體系和用水定額體系,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園節約管理體系。
提高節能環保服務能力。
充分利用高校學科綜合的優勢,開拓思路,科學規劃,組織科研力量,建立科研機構,開展綜合性、前沿性的節能、環保課題研究,組織相關項目的合作開發,出成果,出效益,提高為社會提供節能環保服務的能力,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和推進環保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。
擴展閱讀:公用水電表